主页 > 变态传奇页游 >
弯道超车的跨界跨项中国越野滑雪组:我们一年要顶十年用
越野滑雪项目距离短达1.5公里,长至30公里(女子)至50公里(男子),因此在选材方面也比较偏向耐力素质出色的选手。“从田径中长跑、十项全能等项目中选拔出身体素质高、基础能力好能吃苦的苗子,再加上好的专家团队科研保障,我们是可以让越野滑雪在短时间内有很大进步的。”关惠明说。
怎么练,切从零开始
在孟庆军教练看来,除了选拔出身体素质好的选手并帮助他们尽快培养起雪感外,还需要充分借助科技的力量,同时为运动员创造更多参加国际赛事的机会,从而积累更加丰富的比赛经验。如此全面发力、多措并举,定能帮助跨界跨项组快速提高运动成绩,实现“弯道超车”。(光明网记者 李超)
(新年元旦 跨界跨项中国越野滑雪组部分队员合影)
(室内雪道中正在集训的滑雪运动员)
每天队员们跑步和滑雪的累积距离超过50公里,身体训练之余,孟庆军还会组织“头脑训练”。队员们在一天的训练结束后还要回看训练录像和研究冬奥会顶尖选手的比赛录像。“这样大家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为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实现北京冬奥会“全项参赛”和争取更好成绩的目标。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北京冬奥会跨界跨项选材激励政策》的通知。在关惠明看来,这也是为中国越野滑雪赛出成绩的一条捷径。今年68岁的关惠明是解放军队的功勋越野滑雪教练,退休近十年来仍以国家集训队顾问的身份支持并关注着中国越野滑雪的发展。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曾经100天跑下100个马拉松的极限铁人进入了中国越野滑雪队视线并主攻50公里越野滑雪。
作为冰雪运动中最古老的比赛项目之一,越野滑雪牢牢的占据着冬奥会的传统比赛优势。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中国越野滑雪整个项目的处境略显艰难,中国选手在这个项目上与国际顶级运动员的水平差距很大,因此,这也成了中国冰雪运动的“边缘项目”。
“我是从轮滑开始的,已经练了20多天,摔了100多跤。开始时连站都站不稳,不敢滑;现在会滑了,还要学习更多的动作和技巧。由于我的肌肉比较硬,协调性不够好,现在除了训练,放松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每天训练七八个小时,至少近一半时间要花在放松和恢复上。”陈盆滨说。
“越野滑雪是一个全身性的体能类间歇项目,但它的重点还是脚下功夫。” 跨界跨项组教练组组长孟庆军介绍道。在孟庆军的训练计划中,雪上练习是重中之重,在没有雪的时候则要专攻体能、进行户外力量课并进行滑轮模拟练习。
(雪道中疾驰的越野滑雪运动员 陈盆滨)
超越自我 北京冬奥道路漫长
跨界越野滑雪的陈盆滨已经经历了半年时间,身在芬兰集训的他依旧自信满满,“最近我开始感受到技术的重要性和明显的进步了,这对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的年龄和体力没问题,技术才是短板,2022年,看我表现”。自信与显著的进步影响着越野滑雪跨界跨项组的每一个人,但在北京冬奥会上实现自我超越依旧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毕竟国家集训队的顶尖选手与世界高手们差距明显,想要让跨界跨项的队员加速追赶,更是前路艰难,“我们用了一年学习了别人十年的内容” 孟庆军形容道。
跨界选材,走捷径难度不小
恒温零下26摄氏度,呼气瞬间在唇边凝结成冰晶。上午9点到11点,在外教的带领下,陈盆滨和队员们在1.2公里的室内雪道上不知行进了多少个来回,这只是每天训练的一个常态。
去年八月由极限马拉松转战越野滑雪,陈盆滨每天的状态都会在他的社交媒体清楚展现,从起初的跌跌撞撞到如今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四十岁关口的巨大跨越,这位冰雪新人对滑雪的热情也代表这所有跨界跨项队员的状态。
“我以前从没滑过雪,加入越野滑雪队肯定难度不小。最大的难题不是体力,也不是年龄,而是技术以及和团队的战术配合”经历了初期艰难的陆地技术训练,现在的陈盆滨正在芬兰的集训中心同队友一起训练。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